Monday, September 15, 2014

想起家乡仁丹

想起家乡仁丹
江枫(文化乞儿)

昨天家乡两位同学到来商讨编印【家乡仁丹风土情】特刊的事情,又再撩起我对家乡仁丹的深沉回忆。



仁丹是我国一个寂寂无闻的小山村,大约在195X年的联邦政府与马共的“华玲和谈中应时风闻全国,原因是和谈的预备会议两位马共代表中的一人李进喜是仁丹人。李进喜大概不是当年马共的什么主要领导人物,他可能只是一个“带路人角色而已。当年的和谈地点是在吉打州的华玲,可是无论先头的预备会议还是接下来的正式会谈,马共的代表都是从仁丹的山林出来,由官方的装甲车载送到华玲去会谈的;会后又再回到仁丹进入山林。



当年和谈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仁丹却因而不但闻名全国,而且它的大名甚至由电讯传遍全球。



现在不谈往事而专谈仁丹。



仁丹位于北霹雳,与泰国接壤。小小的市区仅有一条7字形的街道。今就以7字为准来讲述仁丹的分区。这7字的中间有一条小溪流贯穿,溪流发源自7字的东北部的一个农耕小村落-----加央港。7字的东部全是山林地带;7字的南部通往高乌;西部也是山林地带,而且一部分是拉曼锡矿公司的矿地;北部更是山林,但却有一条细小的公路通往宜力。仁丹与外界的接触,主要是南部通往高乌这条公路,因为到达了高乌之后,在十字路口有一条路可以通往泰南的勿洞,一条通往华玲。走出这两条路就海阔天空了。



仁丹人的生计主要是靠拉曼锡矿。大部分居民都是拉曼公司的雇员,赚取主要的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的父亲就是拉曼公司水力发电厂的雇员。其他的小部分居民以割胶及农耕为生。



7字北面边沿是一个名叫广隆的村落,大约住有十来家人。其实广隆本是一家华资小型锡矿公司的名字,该地在几十年前是该锡矿公司的工地。不过,自我懂事的年代开始,那儿已经是一个小村落,该公司已经停业了,没有任何采矿活动。,所以该公司采矿的详细的情况无法知晓;7字的西面是村落,名为新兴村,顾名思义,居住的大多数都是新兴人(新兴村一名叫沙屎塘,可能几十年前周边开矿的泥沙,又叫沙屎就流集于此,逐渐形成平地,人们在此建立家园,遂成为一个村落);7字的南部有一条羊肠小径通往一个称为鲜水港的小村落,也仅有整十户人家;7字的西南部的一个村落名客家村,居住的九成以上是客家人。笔者的老家就在客家村,对那儿了解得比较透彻。



这客家村居民以田头赤溪人为主,我们鹤山人只有三五家,而且都有血缘关系。那年代帮派意识还相当强,我们鹤山人的小孩常常被赤溪的小孩欺负。放学走路回家在路上就常常被田头赤溪小孩拦截、追逐殴打,我就饱尝过他们的拳头。幸好后来进了学,大家都是同学,这种凶暴的风气才平息下来。这得归功教育的效果。



客家村住家的周围有很多空旷地带,辛勤的村民就在空地上耕作,种些瓜果蔬菜供自己食用,有多余的才送到市区售卖。当时,尚未有农药这玩意儿,用的肥料都是“天然肥”-----即是尿液。因此家家户户房间里都放置一个尿缸,将留贮的尿液用来浇农地。至于没有耕作的人家,这尿液也有市场,那些专门从事耕作的农家,十头八天总会上门收取尿液,到了年尾过年时候,农家就会上门将肥美的蔬菜送给尿液供应人。



天然肥栽种出来的蔬菜,非常甜美,不失蔬菜的原味;而今使用农药的蔬菜,虽然比较大棵、肥壮、美嫩,以外观取胜,但早已失去蔬菜的原味,徒以外貌取悦于人而已。如今,我总是怀念当年在家乡吃到的蔬菜。什么时候,我们还有机会尝到那种单纯的蔬菜味道?



仁丹的居民较多的是市区、新兴村及客家村三地。



家乡只有一家华小,就是我的母校公立小学(校名就是如此,到槟城读中学时,同学问起我来自何校?我告诉他们,他们都以为我开玩笑。可以想见当年先贤创立这家小学时,因陋就简,连校名都没闲暇思索就取名公立)。如今,全仁丹的居民,凡是进过学的,有哪一个不是公立小学的校友?每思念起此事,我都为先贤创校的远见而感动!



家乡的民宅都是木板建筑,至今仍是如此。居民纯朴忠直,如今的社会如果还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方,那就得首推仁丹了。



家乡气候适宜,风清水凉,路上很少车辆行驶,空气污染得少,是一片桃源乐土。可惜的是,仁丹是小村落不可能有什么大型的工商业机构,让当地人就业,年轻人都往外发展,剩下的都是乐龄一族了。根据非官方统计,仁丹的华裔居民日益减少,如今仅剩下大约250人而已。



家乡仁丹的未来将变成什么模样?是一个令仁丹乡民担忧的话题。



201491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