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12, 2013

我家过年,年味十足

     我家过年,年味十足
      *文:江枫


可能我们客家人比较保守。我小时候居住在一个小山镇的小村落,而这个小村落就叫客家村。顾名思义,这村落居住的都是客家人,以田头赤溪人居多,我们鹤山人只占极少数。不过,县籍不同,无妨融洽相处。

就因为客家人保守,我美其名曰:“择善而固执之”,不轻易“入乡随俗”,所以得以保留很多旧习俗。

我仅以过年为例。这里简单的讲述好了。譬如:除夕晨早,我们整个村子家家户户,必定祭拜天神和祖先,叩谢一年来保佑一家风调雨顺,这算是“送旧”。到了晚上十二点,又再次祭拜,这一次的祭拜十分讲究,人人都得冲凉穿上清洁衣裳参与祭拜,以示庄重。这是“迎新”。过了这一刻,就是元旦,就是新的一年开始了,怎能不庄重?我们给这个祭拜一个名字叫“上香”。

年初二,我们还要祭拜一次,说是“开年”,意思是新的一年开跑了,大家都必须发奋图强,干劲十足去应对生活上的挑战,新的一年才能有好收获。

除夕这一天,在外的儿子都必须回家寻求一家人团圆。子女多的,孙辈也众多,所以吃团圆饭时,往往要开好几桌,实在是一个欢乐的团聚盛会。

我家这一餐的主菜是客家扣肉。这扣肉的做法,是由我祖父从中国乡下带来的。用料不齐全、制作法不合规,做出来的口味肯定要走样。祖父逝世了,幸好伯父学上手,才得以保留。父亲也学上了,所以,他与母亲结婚后,这做法也在我家流传开来。每年过年,这一道菜都是我父母双双合作烹饪出来的。我从小至今都十分喜爱这道菜,而且对它情有独中。我在别处也曾经吃过号被为地地道道的客家扣肉,但,说不出缺少了什么,总觉得还是我家的比较合口味。

我家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元旦吃素半天。由元旦凌晨一时开始至中午十二时正为止,人人必须茹素。这习俗以前可能带有什么迷信成分,不过,我倒觉得这很合乎卫生原则,除夕那一天吃喝得太丰盛了,元旦吃半天素,正好清理肠胃。因此,我觉得这习俗包含祖先的智慧,就将它保留下来。

从前,在小山村的日子,家家户户还时兴张贴春联,什么“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什么“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 道尽了普通小户人家的期望,长寿、团圆就够了,其他的非吾所求。我家过年,一定要有过年的装饰。有不等于购买昂贵的装饰品装饰一番,只是必须衬托出新春气息就行了。至于应节的糕点,更是不可少。年糕是家家户户自己制作,用的是真材实料,蒸得够火候,一点也不马虎。客家人还有一种过年才有的糕,叫“发板”(“发”说明是制法需要发酵,至于“板”字是否此字,则无法考证),也是自家制作的。因而,过年期间,看到的、吃到的、感受到的,那一样没有年的气息的,因此,年味就非常浓了。

这才是真正的过年呀!

我总觉得槟城这里人们过年,很多人的方式都不大符合过年的习俗。他们对于过年,似乎无动于衷,家里没有什么庆祝仪式,却耗费绝大部分的精力在天公诞上面。他们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来拜天公,可是却不屑花一点心思来为年举行一些仪式。

我不反对人们拜天公。有一个这样的传说:大约是明朝时,有一年倭寇 (日本鬼子)到福建一带肆意烧杀奸掠,村民逃到甘蔗园避难。他们向上天祈求保佑,能够逃过这次劫难。这一夜,他们果然平安度过了。这一夜正是农历正月初八。村民就将它订为天公诞。因此,拜天公的以福建人居多,而且祭拜时祭品中少不了甘蔗。

但是,现在好些人舍本逐末。大家都清楚华人是非常重视过年的,子女们不惜千里迢迢赶回来过年。可是,如今过年却没有庆祝仪式,通吗?而他们却倾全力来张罗拜天公。天公要拜,没有人阻拦,不过,那根本是另外一个节日,怎么可以冷落了年而专拜天公?要拜,就年时拜年,到了初八初九才拜天公,两样都兼顾,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讲到过年的祭拜仪式,总带有宗教色彩、总隐藏着迷信成分。我家仍旧保留过年的仪式,但是,为的只是传承一种传统,保留传统,而不强调它的迷信成分。

我总觉得,如今过年的恭贺词语极其庸俗,声声句句都是发财。果真是“人为财死”吗?用“平安”、“健康”、“长寿”、“如意”、“快乐”等词语互相道贺不是更加优雅吗?新创作的贺年歌曲也一样的庸俗不堪,不是“财神爷”就是“发大财”。我依然喜欢吴莺音的《大地回春》及《春风曲》等贺岁旧曲。

(2013年2月12日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