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9, 2012

有情自古伤离别

有情自古伤离别
#文:巴古山

生离死别是人生最痛苦的伤心事之一,但却是无人可以回避的。

无论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离别、兄弟姐妹之间的离别、夫妻的离别、亲人的离别还是朋友之间的离别,思想起来总是很伤悲的一件事。

念中学的时候,我这个穷人家孩子,离开父母从老远的小山村跑到城市来求学,离家之后,对于家里穷困的情况、父母辛劳挣钱的苦日子,虽然看不见了,但一家人生活的辛苦情状,总会萦牵梦回。偏偏我们的华文老师在班上常常带着客家口音念那一句:“爷娘念子长江水,子念爷娘一阵风。”这引起我更大的悲思:我这样想念父母,还只是一阵风而已,父母想念我的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呀!后来,读到孟郊的诗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加深了我了解父母念子的深切。

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成千累万别后思念的诗篇。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邀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王维是山东人,写此诗时,他大概是在京城长安谋取功名。长安虽热闹,但佳节到了,他不期然的想起家人来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早已成为懂得中文的人们的名句了,也是人们最常引用的名句。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杜甫》)。安史之乱,杜甫身陷敌人手中,羁留长安,妻儿却在鄜州。他思念家人,担心妻儿的安危,也知道妻子更加担心自己的安危,可是年幼的子女怎能理解母亲思念丈夫彻夜流涕失眠的苦楚?明明是自己思念妻子儿女,却反过来描述妻子思念自己的苦楚,这种辗转倒反的写法更凸出思念之深切及凄苦。

这种牵肠挂肚的经验,不是过来人是难以理解的。

年轻夫妇的离别更是令人酸楚。王昌龄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求功名,做大官,原是人人向往的,年轻少妇免不了。可是春日好景致出现了,远去求功名的郎君却不在身边,害得自己独守空闺,寂寞空虚袭上心头。这时,才觉得功名富贵还比不上相亲相爱牵手亲昵的爱情生活。

再读读这些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春苑•金昌绪》)。说的是一个少妇,要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它的叫声惊醒了她,害得她不能到辽西去与守戍在辽西的夫君甜梦。
同样的,儿女远在天边,事业有成,是一大骄傲,也是老怀欣慰的事,但是,一年难得几回见,想起来,内心未尝没有不美满的遗憾!

送别友人的诗,绝不能遗漏了王维的《送元二使西安》:“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不但对友人的离去依依不舍,更关怀友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还有没有关切的朋友互相照应。这种友情益见珍贵。

再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何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同在官场的友人,平日花互相照应,互相提携,一同煮酒吟诗,如今一旦离去,自有一番悲伤的情怀,但又怕彼此太过伤悲,也就彼此安慰:虽然离别了,算得了什么,“天涯若比邻”,也就无需泪眼相望儿女情长了。但,你相信他们真的那么洒脱吗?

同样的,深交的好友要离别了,那种难分难舍之情也是凝重的。且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末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朋友的船已远去了,眼睛仍旧盯住他的船只,直至它已消失在天边了,只见滔滔的江水。远望天边,恍然若失!

宋朝的李清照写过许许多多令人读了肝肠寸断的好词。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清照》)。

李清照与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一对感情笃厚的夫妻,两人酷爱文学,论诗作文形影相随。中年后赵明诚逝世了,再加上宋朝被北方强敌侵犯,她孤独一人频频逃难,颠沛流离,更加令她感到孤寂的苦味。

雁是一种候鸟,常在秋末冬初,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阵势,向南迁移。夫妇都是文学爱好者,对于这种景致,必定一同观赏过,观后必有许多感喟的话语。如今她感叹身世,正在伤心之际,看着旧时的相识,却剩下自己孑然一身,内心更加悲苦。‘物是人非’,词人以景抒情,对悲苦的描绘更是入木三分!

一生中令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的一幕是:1950年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教我们歌唱的苏灵校长,在课堂上教我们唱一首歌曲。那时,中国解放不久。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很多人恐怕受到战争的侵害,都南来了。她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只身到马来亚来谋生的。她是福州人,在家乡的教会学校毕业,所以来到我们的山村,当我们的老师。

当天,她教我们唱的歌,歌词是这样的:“当我们做婴孩的时候,妈妈在园中把瓜子撒下。妈妈抚养我们长大,园中瓜树也结了甜瓜。妈妈为我们历尽了煎熬,妈妈为我们银白了头发。可爱的妈妈,这恩情如何报答?”她边教边抽噎,泪水簌簌而下,一会儿竟然嚎啕大哭,我们全班都为这突如其来的转变吓呆了。幸好隔壁教室的老师跑来一边搀扶着她,一边劝慰,将她带离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她前一天,接到家乡的来信,知道她的妈妈病故了。家乡一离,竟成永诀!这样的悲剧,在抗争期间屡屡发生。哀伤呀哀伤!

60多年过去了,这首歌的歌词我依然记得,因为我常常想起这一幕、常常哼唱这首歌。这一幕很感动我,也教训了我事亲必须尽孝。

(2012年1月28日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