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2, 2012

端午节的粽子

   

  端午节的粽子               
 *文:巴古山
我爱华人的传统节日,尤其是那些有特征的佳节。所谓有特征,就是这些特征别的佳节不会出现的,譬如: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

端午的粽子,我特别喜爱自己裹的粽子,而不喜欢别人裹的或买来的,即使买来的粽子,是当地名气极大、人人赞好的,内心总觉得还是我家的好。这可能是小时候吃惯母亲裹的,一种先入为主的传统想法在作祟。

母亲裹的粽子,用料不多,而且在其他人看来可能属于用料不足那一类。
小时候住在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家家户户都是穷人家,买不起昂贵的粽料也说不定,所以,用的是最低量度的配料。村里妇女裹粽,只用糯米、红豆、一小块半肥瘦猪肉,如果有比较奢侈的配料,恐怕就是那一小块香菇。如果说有什么差异,只不过在豆类有所变化而已,不用红豆的就改用花生或眉豆,实际上是少用花生多用红豆和眉豆,因为花生比较难煮到烂熟。

      如今裹粽子,粽叶在巴刹可以买到,很方便;我们山村人的粽叶都是自己到山边采来的。它采自一种俗称“芒花”的叶子。这种植物只有两个人的高度那样高而已,但是,叶子边沿非常锋利,手脚一碰到,就将被割到流血。这种植物的叶子可以裹粽子,它的花可以用来扎扫把。直至科学昌明的今天,我们还在使用这种扫把,它的好处家家户户都知道,不必我细说。我们平时在巴刹买到那种黄色的扫把,扎便来卖的就是。它上半身是比较硬的“梗”,下半身是柔软的细絮,正好用来扫地。

那个时候,我们村里每个成年妇女几乎都会裹粽子,不像现在,会裹粽子的妇女实在是寥寥可数。你说现在的妇女比较忙吗?我看是一个非常牵强的推脱理由。村里的妇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且干的都是粗活,更是劳累、忙碌。她们放工回来,已经是汗流浃背,还要预备一家子的饭菜;入夜还要点着煤油灯亲手洗涤一家子的衣服,你说她们够忙吗?如今的时代妇女怎可比拟?

家里吃的粽子,都是母亲一手裹的,后来妹妹们稍大了,也帮上母亲的忙。母亲细心指导,妹妹们都学上这个看家本领。妹妹们成家了,在新的家庭里,她们的子女都能吃到家传粽子,是何等幸运呀!

我家也很幸运,自从母亲去世之后,家里还有人继承母亲的衣钵,每年端午裹粽子。这裹粽子的责任就落在我家老太婆身上。她是福建妹,她母亲是“娘惹”,穿沙笼的。她嫁到我家之后,仍旧是职场女性,但愿意“入乡随俗”,从母亲那儿学会我家“客家粽”的裹法。每年尝到粽子的时候,就回味起母亲烹饪的滋味,这也许是我特别喜爱我家粽子的原因之一吧!


 这几年老太婆更加忙碌了。我们有四个子女,佳节一到,她要为四个家庭张罗,孙辈们也都喜爱婆婆裹的粽子。她除了裹传统的咸粽之外,还得裹碱水粽。最近,她移樽就教,也学会裹“娘惹粽”,孙辈就更加有口福了。


(2012年6月22日稿)



1 comment:

  1. 端午节吃粽子这种风俗,是我华族特有精髓文化,岂可遗忘?年轻人应该保留和发扬。不会裹粽子的,应该花点时间学会。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