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7, 2014

校本评估争议引起的回想



   校本评估争议引起的回想
  *文:江枫

近来我国教育方面关于“校本评估”的争议不绝于耳。一些教育界的朋友对此也啧有烦言。他们责怪这项评估剥夺了他们教课及批改作业的时间,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一些不切实际的文书工作上。教师被逼得“不务正业”。

笔者不是教育理论家,对教育更是门外汉,只是常常喜欢与一些教育界的朋友讨论教育界产生的问题以及一些不寻常现象。

在我国,每次推动教育策略的改革时,有关方面总免不了大张旗鼓的声扬这次改革将带来这样那样的好处,可是,不到几年,又闻载道怨声,于是,又是检讨、又是变换更好的方案。反反复复,总是那一套,而且每次推行改革,总是搬出一大推理论,听了令人头昏脑胀,不知所云。

其实,现在人们所诟病的,莫过于理论与实际脱节,譬如培养出许多工程师连螺丝的开关,要向顺时钟方向转还是逆时钟方向转都搞不清楚。

笔者觉得,教育最为重要、最基本的是,必须能解决自己日常生活问题,那就必须理论切合实际。

譬如:在初中阶段,在生活技能方面,无论男女学生,课程都必须包含一些实际项目:在厨艺方面,都必须懂得烧水煮饭、做菜(煎蛋、煮简单的汤、烹简单的菜肴)。能做到这一点,有一天家中做父母的,要是其中一人外出一段时间,家中的孩子,才不致“断炊”。这是否很基本、很实际的技能?

其他技能方面,男女学生都必须学习如何更换水龙头的活塞、更换电灯泡。这些事项都是家家户户经常用到的技能。这就是最实用的理论配合实际。要不然,水电的理论读了一大推,家中一些小问题都无法解决,学校的知识学来有何用?

再往深一层探讨。

笔者在1946年学校复课时读一年级,用的课本是上海开明书局和中华书局出版的。那时没有这么多堂哉皇哉的教育理论。我们的地理读遍中国的35个省(行省),不但很清楚了解它们的位置,也知道每一个省份的特产,也知道中国的主要河流;历史方面,我们对中国历史从古读到今,对于世界历史,主要的都约略知道。如今,我们是马来西亚人,可是,我的孙子小学毕业了,他连全马几个州的方位都模糊不清,至于每一州的首府,也似懂非懂。历史嘛,世界史一片空白。如今,教育理论不是满天飞吗?何至于编出来的教科书,教出来的学生连一些应该知道的基本学识一片惘然?
初中阶段,世界史我们读得很多,什么四大文明发祥地、文艺复兴、十字军东征、罗马大帝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都了如指掌,如今的初中毕业生(FORM III),懂得这些吗?

所以,教育的优劣,是看教出来的学生,是否具备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是否具备了足够的普通知识?然后,再考验他的本科知识;而不是满口理论,基本的知识及本能都没具备,而且连他们的本科学识也不敢恭维。

教育是百年树人大事,做表面功夫没用,重要的是实质成果。
(2014年2月25日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